找到相关内容337篇,用时7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性观念的形成和主要发展线索

    所谓种佛性。者,一应得,二加行圆满。应得者,二空所现真如,由此空故,应得菩提心,及加行等。乃至道后法身,故称应得。加行者,谓菩提心,由此心故,能得三十七品、十地、十波罗蜜,助道之法,乃至道后法身,是名加行。圆满者,即是加行,由加行故,得圆满,及果圆满。圆满者,谓福慧行。果圆满者,谓智断恩德。此前一则以无为如理为体,后二则以有为愿行为体。种佛性者,应得中具有...

    姚卫群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24845837.html
  • 北凉的弥勒净土思想及其禅窟造像

    持此种禅法的石窟造像。北传的净土学于五世纪上半叶在河西与中国长安取得了重大的发展,这种发展主要产生于两个地区的佛教:  一个是五世纪初中亚罗什到长安所形成的“长安佛教”,以“净土”为架构,建立了“...境界能令菩萨以“法身”及“般若”化度众生,最后成就一切万法皆是“真净”的净土世界,这点与关河依《维摩经.佛国品》所强调的“净土”是相通的。  在所有的净土世界中,北凉佛教特别偏重弥勒系的净土,这可...

    赖鹏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5246191.html
  • 《观音玄义》性恶问题之探讨

    ,显出真身 ,皆是了因为种子;若是普门之法,慈心誓愿,福德庄严,显出应 身者,皆是缘因为种子。(注 10) 由此可得知,从悲心、智慧等来看,此是属于佛性中之了种子;若就慈心、福德等来看,此是属于佛性之缘因种子。缘了二在于说明八义之性德种子。这也是为什么《观音玄义》于“缘了”中来论述性德善恶之问题。   然而,《观音玄义》将特别对于人法等八义作根源性之探讨,是属于五时教之...

    陈英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65546294.html
  • 从“天台教观”论“代众生忏悔”之思想与实践

    代众生忏悔”之依据;继之,从天台教观角度探讨“一念三千”、“佛性”等圆顿思想,以作为“代众生忏悔”之立论基础;最后,就遵式大师之著作整理出忏悔、放生、诫酒肉五辛及施食等行法,探讨如何以天台之观行...(解脱)── 缘因佛性(假)   依智者大师之“佛性”说,正佛性即是中道实相;了佛性是具足观照般若实相之能力的智慧;缘因佛性则是透过诵经、持戒、忏悔等修行之实践而能显明观照实相的智慧能力[...

    释大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60651525.html
  • 唐净眼因明疏抄的敦煌写卷

    与“明”分开诠释。说“言者,所待也,谓无常之理要待方显故也,了宗之智要待方生故也”,并由此显示有两种:一是了,二是生。生、了二又各分言、义、智种。对此二和六的解释(略抄)同意《庄严...、言、义、智是否皆为能立(第58~66行)。   3、破《庄严疏》判“古师以一切诸法自性、差别总为一聚为所成立”(第67~82行)。   二、关于宗   1、解宗依中何故言极成有法,极成能别(第...

    沈 剑 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21954375.html
  • 天台智顗的如来藏思想述评

    如来藏智入空智分别智者:依漏、无漏发一切智、道种智,不异前。而后不别境,更修中智。但深观空能见不空,不空即如来藏。藏与空合,故言相入。以深观空见不空故,发一切种智。前中道智但显别理,理之与智不具...如来藏是就迷就事而论,“一念无明法性心”即具十法界,“一念心即如来藏理”,道即德,一念心即性德轨,此则是天台圆教。此是性具系统下之佛性论。&...

    李四龙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91269063.html
  • 《宝性论》及相关论典论佛性与信

    《佛性论》卷二又解释“种佛性”说:  佛性体有种,性所摄义应知。种者,所谓种佛性。者。一应得。二加行  圆满。应得者,二空所显真如。……应得中具有性。一住自性性。二引出  性。至得性。  《佛性论》卷二在此解释“种佛性”,“种佛性”的提法是融合如来藏说与唯识思想的尝试。一方面“应得”当中已具有种佛性,这是位中的如来藏已具有果位的如来法身的...

    赖贤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34270581.html
  • 关河的净土学--中国净土宗的北源

    、名词定义及研究方法第一章 关河的净土学 第一节 关河有关的净土经论 第二节 关河的净土义学 ?净土的成因:罗什的说 ?净土的器世间(佛土): ...及)。 页120 第二节 关河的净土义学 ?净土的成因:罗什的说 罗什在《维摩诘经》“众生之类,是菩萨佛土”处(《佛藏》卷124《维记》页46、47)说明了净土因缘: ...

    赖鹏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93545397.html
  • 论天台圆融哲学的功用性

    过程。行者首先需熟知佛所说的义理,然后依如来教法而实践之,最后依修行功德而证道悟果。这个渐进的步顺序由至果,且每一步都是独立进行的,而不是互相融为一体。故唐窥基所著的《大乘法苑义林章》中,将教、行、证配正法、像法、末法时。谓具备教、行、证者,称正法;具教、行二者,称为像法;仅有教者,称为末法。[13]而在智顗的体系中,其顺序则是由果至,居高临下。描述“境妙”之实相真谛被列在十妙中的第一位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41169907.html
  • 学佛务从根本上着手

    不肯就范。二其人夙世法障深厚,曾以法误人,此生应受此报,亦难遇善知识。即遇亦不识,即识矣亦无缘与之相接,终不信受。自己劣见,闻法疑怖,复有恶因缘引之使远,故必自动走绕远圈,非其时不得跳出此法坑也...   学佛务从根本上著手,否则尽是外道魔业,反加生死,入手即须谨防,此责任全在于师,不可其初学而误之也。根本者,心地法门也,宗下直证法之可贵,在使学人勿远绕圈子,直下荐取,说悟就悟。本来众生是...

    王骧陆居士

    |学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4/1102123648.html